台灣茶聞名全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歷經四十多年育種試驗後,去年完成台茶十九號「碧玉」、台茶廿號「迎香」兩種新品種茶樹的育種,分別具有產量高、香氣濃與抗病力強等優點,且為全國首次取得「品種權」的茶樹,苗木將在今年開始上市。 
        茶業改良場為研發優良的新品種茶樹,長期進行茶樹育種,民國五十一年,該場助理研究員蔡俊明等人利用台灣主要栽種品種青心烏龍為父本,以耐枝枯病強的十七種包種茶品系為母本進行雜交,經四十多年不斷進行育種試驗後,最後選出最佳的兩個品系。
  這兩種品系為台茶十九號、台茶廿號,去年分別命名為「碧玉」與「迎香」。台茶十九號具有易栽培管理、耐病蟲害等特性,兼具青心烏龍與台茶十二號的優點。台茶廿號則有生長勢強、耐旱、產量比青心烏龍增加二十%、低海拔種植香氣仍然濃郁等特色。
        
        歷經四十多年培育出來的新茶樹品種,也是國內第一次取得植物「品種權」的茶樹,為國內僅有的兩個受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茶樹品種,已建立完整的基因資料庫。這兩種茶樹的品種權,去年已由名間鄉的種苗場標得,經過一年育苗,今年將可開始出售苗木。
茶改場魚池分場長林金池指出,由於茶樹屬木本植物,生長緩慢,培育出新品種最快也要廿一年以上,從選定父本、母本植株開始,利用人工進行雜交授粉,一年後結出種子,再經一年育苗,才移到田間栽種,經五年長大後,才能採收進行發酵、土壤等各種高級試驗。
 
  林金池說,育種人員必須重複進行培育、試驗與篩選等過程,且植株需種在各地分場,以觀察、記錄不同海拔與氣候環境下的差異,最後才能選出最佳的品種,過程相當辛苦;通常要花四十年以上才能培育出新品種,往往需要三、四十個研究人員組成團隊接力完成。
 
  茶改場長林木連表示,由於茶樹育種過程相當長,一個人一生中能育出一種新品種已屬相當不易。日前剛退休的助理研究員蔡俊明,從民國五十年進入茶改場,就負責新品種培育,退休前終於育出台茶十九號與二十號,四十多年公職生涯全貢獻在茶樹育種上,居功厥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