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在線

  在雲南普洱市——這個不久前還稱作思茅的地方,因為盛產的普洱茶據說具有保健以及越陳越香的功用,被投機者瘋炒,在不到兩三年的時間裏,市場上的價格就狂漲了數十倍甚至百倍。現在一斤茶葉的價格最高能賣到1800元,比普通彩電還貴,難怪當地茶農驚呼,摘茶如摘人民幣。而普洱市的大小賓館飯店,現在據說都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經銷商採購普洱茶。

  此情此景,令筆者想起了當年長春發生的“瘋狂的君子蘭”。1983年,手中剛剛有點寬裕的長春市民,突然間追捧起君子蘭來。旋即,市場上君子蘭的價格就一路狂漲。而在君子蘭事件中,長春市政府是難辭其咎的。1983年長春市政府作出了《有關君子蘭交易的若干規定》,要求賣花要限價,一株成齡君子蘭不得超過500元,小苗不得超過5元。同時還規定要徵收高額的交易稅。政府的本意是要抑制市場上君子蘭的投機行為,但由於手段不當,非但沒有起到抑製作用,反倒像是往烈火中澆了一盆油,君子蘭價格再被催漲。1984年10月,長春市人大又通過決議,把君子蘭定為“市花”,號召全體市民養花,不養花就不配做長春人,很多企業單位動用公款投資君子蘭,成為瘋狂最強勁的動力。由於投機過於劇烈,引發種種社會動蕩,終於在1985年的6月1日,長春市政府迫於各方壓力發佈了《關於君子蘭市場管理的補充規定》,嚴禁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在職職工和共產黨員,不得從事君子蘭的倒買倒賣活動。至此,君子蘭風才夏然而止,花價一落千丈。“瘋狂的君子蘭”,使成千上萬的跟風者傾家蕩產。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鬱金香熱已經向我們展示了無理性的瘋狂之害。

  16世紀中葉,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西歐,不久在荷蘭種鬱金香成為一種時尚。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路飆升,成為當時投機者獵取的對象。到1636年,較高級品種的一個球莖,就可以換到兩匹馬、一輛馬車和一套馬具。到1637年,鬱金香球莖的總漲幅已高達5900%!

  然而,泡沫終究是泡沫,是要破裂的。當一位外國水手將其船主花3000金幣從交易所買來鬱金香球莖就著熏腓魚像洋蔥一樣吞下肚去後,這個偶然事件引發了暴風雨的來臨。1637年2月4日,希望出手的人擠滿了各地的交易所,鬱金香價格急劇下落,市場迅速崩潰。許多靠貸款進行買賣的人破產。沒有預料的事態使城市陷入混亂,直至發生國家危機。

  在普洱茶創造的一個個神話中,我們也看到了有關方面全力“推”,眾商家合力“挺”,投機者乘機“炒”,顧客“跟”著感覺上的圖景。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是普洱茶迅速躥紅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消息說,普洱市今年計劃投資10億元打造“天下普洱茶國”。另外,鋻於普洱茶具備越陳越香的時間價值及收藏投資特性,雲南省茶葉協會有關負責人建議成立普洱茶期貨市場,使“普洱證券化”。

  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地方政府對普洱茶一定的宣傳和推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若地方政府既當裁判員又做運動員,致使其價格被市場炒到明顯違背價值規律的地步,固然能為茶農和地方財政帶來不匪的收入,也為自身孕育了巨大的風險。因為在一個逐漸喪失理性的市場,雖然就個人而言,人人都清楚普洱茶瘋漲的價格已經背離了其價值,泡沫遲早是要破的,但又誰都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那個“傻子”,不管是賺到的,沒賺到的,賺少的,賺多的,都覺得自己還應該再在這塊大蛋糕上多分一份。市場就在這種非理性中走向崩潰,最後受到波及的,還是當地老百姓。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鋻於現在的市場規模和工具遠比過去發達,其所產生的衝擊波也將要比過去大得多。所以,政府現在要做的,不是在“高燒”的普洱茶市場再添一把火,而是給它降溫,規範市場,以促進普洱茶產業的健康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