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黃郁茹

  貓空,因為日前討論貓空纜車的話題,又再次成為令人引頸期盼的旅遊觀光點。台北貓空早期為茶葉盛產地,而近木柵區尤以鐵觀音為著名,吸引早期遊客上貓空喝好茶的民情。由民國78年開始,貓空山上許多茶葉行轉型為茶坊,陸續崛起,更興起另一種年輕氣息,吸引許多年輕學梓上貓空看夜景、喝茶聊天。
  但無論有沒有到過台北貓空,「貓空」這兩個字的確讓人印象深刻,究竟這樣的名字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樣的來由眾說紛紜,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位於早期山區茶園周邊的溪流,有著相當特殊的「壺穴地形」。什麼是壺穴呢?壺穴通常發生在河川幼年期,經由雨水沖刷帶動上游石塊往下游移動,河水夾帶的礫石陷入河床的凹部後,不停的旋轉,河床經過長久的鑽蝕,鑽出洞穴來就形成了「壺穴」這種特殊的地形。

  臺灣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特殊,多數河流的河床上都可見到壺穴的形成,其中尤以基隆河大華和暖暖一帶的壺穴群最為著名,以及嘉義豐山石夢谷壺穴、雲林古坑草嶺壺穴、再者就是「貓空壺穴」了。而為何乍看之下與「貓空」兩字並無太大相關的壺穴,竟會成為命名的由來呢?

  這是由於當初當地人都稱壺穴地形「ㄋㄧㄠ ㄎㄤ」﹝台語﹞,也近似於「貓空」的台語發音,因此當初日據台灣時,在測量土地、編輯地目、地號時,才會以大家慣稱的「ㄋㄧㄠ ㄎㄤ」命名,也就是現在的「貓空」地名由來。而這些當初因人、事、地與物生活息息相關命名的典故,也成為日後本土文化尋根者所追溯的重要根據。

  一般外面的遊客其實不易發現這樣的壺穴地形,在前往擁有壺穴地形溪邊的路途中,記者由住在附近的張先生帶路,他表示,自小便在貓空長大,對於壺穴溪邊附近的地形瞭若指掌、相當熟悉,小時候在壺穴附近的茶園放牛,也會跑到溪邊玩耍。

  「我們從小就看著壺穴看到大,地形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就連爸爸那輩的人來看,也會覺得幾乎沒有改變。」張先生說。而由於擁有壺穴與溪流這樣天然的地形,加上潮濕的土壤優勢,使得附近的茶園種植業相當發達,也是貓空擁有好茶葉生產的最大的天然優勢。

  來到知名的貓空壺穴溪邊,記者發現這片壺穴相當的長,寬度大約二十公尺左右,長度卻長達一、兩百公尺,遠觀壺穴就像一張張人臉的面具般,在溪水邊重疊著,外面一般的溪水幾乎看不到這樣的奇觀,也由於造形太過特殊,壺穴也素有「石面桶」之稱。要形成壺穴這樣的地形,往往需經過數百或數千、數萬年才可形成,其中又涉及流體力學、地質、地形、水文、氣候、岩石等學問。
  
  若您有機會再度來到貓空賞夜景、喝好茶,與好友聊到貓空的由來,千萬不要忘記壺穴這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典故,趁著好天氣,若您有心,不妨問問當地人,也許您有機會親臨壺穴現場,親眼目睹貓空壺穴氣勢磅礡的天然景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