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記者 夏志禮

  本港及內地近年「炒風當道」,股票、房地產、外匯、債券等,只要是可以投資的,就能吸引市民參與炒作,當中動機毫無疑問是為了鈔票。而在這片近乎瘋狂的炒作氣候下,一些本來只是消費品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投機工具,如大家平時到酒樓品嚐的那口香茗,在不少投機者眼中已經成了炒賣對象。 
   「存錢不如存普洱,買店就買茶葉店!」有關說法近年在內地成了「金句」。自從99年本港向內地傳入「普洱熱潮」後,普洱茶於內地受歡迎程度一直有增無減。及至去年,普洱茶更變成投資神話,投資客開始大量囤茶,而普洱茶葉不僅成了茶商的「金礦」,更吸引了一些根本不懂茶的人參與炒作,人數多達千萬。而普洱茶葉的價格亦因炒作而節節上升,從一個茶餅幾十元「炒」至數萬元。隨著近日盛產普洱茶的雲南普洱市發生大地震後,內地茶商更借勢托高普洱茶價,讓炒風繼續蔓延。

熱潮帶動不少企業崛起

  普洱茶熱為經濟市場上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除了在投資市場上有所斬獲的投資者外,熱潮更帶動了不少企業的崛起。由於普洱茶業產量低需求大,在龐大的利潤驅動下,越來越多人投身成為茶商,就以雲南地區來說,普洱茶企業就由原先約300多家,擴展至今天逾4,000多家。而雲南思茅市更因盛產普洱而改名為普洱市,可見普洱茶葉的龐大影響力。

  除了茶商外,普洱茶盛行亦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如專門負責設計、包裝、印刷等包裝及宣傳業務的企業,就看準了商機為茶業提供優質包裝,務求達至增加自身利潤及提高茶葉價值的雙贏局面。在雲南昆明市,06年的包裝印刷業總產值就高逾34億元。該地的包裝協會預計,到了2010年全市包裝工業總產值可望提高至56億元。協會指,普洱茶的崛起是包裝數字上升的重要因素。

胡亂入市 「損手」離場

  俗語說「針無兩頭利」,在熱炒普洱茶的神話背後,不少問題已經悄然浮出表面。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外行人胡亂入市導致「損手」離場的情況。要知道,普洱茶的品牌甚多,加上品系、型號等,行外人不知就裡根本難以評估茶葉的價格。加上一些在市場上混水摸魚的奸商,利用各種使詐手段,如謊稱沒貨,待炒至天價後再放貨、染色偽造假普洱茶葉出售、甚至出售已發霉的茶葉等去欺騙買家,令市場變得愈來愈混亂及難以預測。

  「普洱茶熱」的興起,亦令內地茶市場出現「單一化」的問題,有茶葉生產商為了全力投入生產普洱茶,不惜放棄生產其他茶葉品種,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一些茶類的供應就開始出現問題。例如屬於中低檔的花茶,由於缺乏製茶的茶坯及茶餅,供應量已經開始下跌;又例如雲南享譽國內外的紅茶「滇紅」,近年亦已經出現生產困難的情況,因為不少紅茶也被壓成普洱茶,普洱茶明顯已經打破了茶類市場的平衡。

荷蘭因炒賣鬱金香而破產

  有人就擔心,普洱茶熱最終會演變成另一次「君子蘭」事件。於1984年,長春市將君子蘭定為市花,引發出一波全國性的君子蘭投機熱潮。君子蘭價格開始不斷上漲,價格從最初一棵100元暴增至20萬元,但後來價格卻無聲無息地出現崩盤,讓無數投機者血本無歸。如果追溯早一點的歷史,有國家更因投機熱而導致整體衰退,如於15、16世紀稱霸海上貿易的荷蘭,就因為人們熱烈追捧從土耳其進口的鬱金香,瘋狂囤積鬱金香球莖從而待價而沽,結果讓鬱金香的價格於3年間大幅飆升,不少人更變賣船隊將資金用作投資。結果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最終一瀉千里,整個荷蘭經濟宣佈「破產」,更賠上了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普洱茶熱的問題已引起有關方面的注視,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近日就表示,將於本月底制訂出行業自律公約,從而引導市場價格和產品流向。另一方面,近日茶市亦跟隨內地股市齊齊「插水」,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茶葉與股票並不相同,炒起來的茶市除了泡沫外,就沒有公司業績、期望和長期投資作支持。但有一些人卻仍不懼怕任何市場及投資風險,在茶市中繼續勇往直前。這種集體追求財富的狂熱心態,實在值得我們研究及反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