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維新聞網

  在中國經濟日益崛起的今天,面對後WTO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中國茶業將如何邁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並真正走向世界?同時,針對近幾年茶產業的變化趨勢和新業態的產生,中國茶業將如何應對? 
  此間專家認為,中國的茶產業發展至今,其所面臨的壓力應當是自身內部機制的改革壓力和外部國際品牌涌入中國市場的雙重競爭壓力。只有加速中國茶產業的資源整合,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組委會主任朱福堂分析指出,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的茶葉品類在世界上最為全面。但目前中國茶葉行業有二大不足,一是近年來中國茶的出口質量偏低,基本為中檔偏低產品。二是出口茶大量以散茶為主,缺少真正的品牌茶。
 
  近兩年,日本及歐盟頒布了新標准,中國茶產品受到的影響隨之而來。農藥超標等質量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國內茶生產分散。據了解,全國現有二十一個省市種茶。在種植分散的情況下,加之部分農藥不標明成分,使得農藥使用常出現問題。這些也與生產方式、生產水平及茶農的經濟水平有很大關系。 

  此外,“品牌”建設也是中國茶業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業內人士認為,品牌是目前中國茶市場的空缺點。由于品牌策略不夠完善,故此推出的相關產品難以進入市場,營銷手段給人以零散、混亂的感覺,效果上自然打了折扣。再有,品牌內涵不夠時尚,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字號,不時尚就丟失了不少潛在的消費者。還有,銷售渠道過于單一,這就是中國國產品牌和國際品牌在銷售渠道上的差距,前者難以突破地域局限。 

  與此同時,中國茶業的長久發展還需要有茶科技的支撐。目前,中國國內茶企過多重視茶貿易而忽略了茶科技。在國內市場上除了綠茶具有相對完整的數據支持外,其他茶產品還亟待解決科學研究的問題。另外,在茶產品的再加工、再培育以及各種茶飲料的加工制作方面,中國的研究都遠遠不夠。目前市場亟待在科研機構的建立、科研人員的培養和科研成果的開發方面做出努力。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茶產業前幾年就意識到問題所在並開始進行重新整合。朱福堂說,通過中國國際茶博會這個茶經濟的全球平臺,中國茶葉行業找到了一條更方便更容易進行交流信息和資源整合的渠道,具有競爭力的核心茶企將帶領整個行業走上兼並、整合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

  據朱福堂介紹,從二00四年開始,茶博會展商結構中的國際展商比例達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這些國際展商裡有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想把紅茶賣回到中國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也有國外的茶葉機械企業﹔還有想利用外資政策,通過茶業進行圈地的國際參展商等。迄今,茶博會組委會已和世界上三十余個國家的茶葉協會和相關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聯系,今年世界上超過一萬家的來自歐盟、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中東、非洲的茶葉買家和專業化全球採購商等將前來參加十月底在北京舉辦的茶博會並洽談合作。除了繼續推廣茶經濟、茶科技外,中國國際茶博會還將立足于振興中國民族茶葉品牌,並將它們推向世界,與國際頂尖產品同臺競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