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yam天空新聞/TEXT:施俐王亭


  中國、日本與英國等三個世界主要的品茶國家,各有一套博大精深的學問,繁複的程序與禮儀也皆有其深層的意義。茗茶,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對現代人而言也是一種細細感受時光的生活情趣。認識茶的文化,進而進入茗茶的世界,初夏時節,茶味的悠遠雋永,適足以撫慰騷動,沁入心脾。 

澄靜自在 中國茶

  熱水沖下,烏龍茶葉在陶杯裡逐漸伸展,裊裊輕煙中,暗香蔓延。

  喝一杯中國茶,對許多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習慣,綠茶、烏龍、高山茶,不只熱茶,各式各樣的冷飲罐裝茶,同樣隨手可得。不過,對千百年前的老祖宗來說,茶不只是飲料,更是種有效的藥品,與修身養性的重要工具。

  世上最早的茶樹,出現在二千多年前的雲南,當時的野生大茶樹枝粗葉大,經過多年移植散佈,隨著氣候變遷,才成為低矮葉小的現代茶樹。中國人喝茶的歷史很早,周朝初期的四川人,在朝貢周公時,貢品清單中就已出現茶的蹤跡,當時的茶水,被視為外科沖洗傷口的良藥;而服用茶湯,則有解毒、去火氣、醒腦與明目的療效。

  到了西漢,煮茶的方式與茶具,已經出現最早的雛形,東晉之時,在中國南方,茶已經發展成十分普遍的民間飲料,也成為當時儒、道與佛教重要的修行輔助工具。由於茶在中藥類別裡,是唯一的「單方」藥品,主要作用也是解決器官問題,而不是滋補功效,是一種十分特別的「減法」良藥,對當時盛行的佛道儒三教來說,正符合「修行修心」,革除不良習性的重要意義。因此,當時的文人雅士不僅十分重視喝茶,茶湯之外,喝茶的步驟、儀式與時間,也同樣具有特別意義,喝茶,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修養。

  歷經醫藥、精神層面,現代人喝茶最重要的「生活」層面,則在唐朝開始,才慢慢出現。由於經濟繁榮,古代的製茶技術在唐宋時期達到高峰,當時喝茶必須經過多道繁複的製茶手續,將新鮮茶葉蒸熟之後,先用臼杵搗碎,再壓緊焙乾製成茶餅;喝茶之前,必須再次將茶烤乾、再次輾成細粉,喝茶時一邊將熱水倒入茶碗,一面用茶筅攪拌。現在人們所熟知的日式茶道,就是承襲於此。由於製茶過程過於複雜,喝一杯茶,在當時價格十分高貴,也只有王公貴族、文人雅士才喝得起,也發展出一整套複雜的喝茶儀式,當時大戶人家的「茶宴」,基本就得具備二十四種茶具,搭配的食物與點心也格外精緻講究。

  現代人所熟知的以茶葉「泡茶」與各種茶具,則沿襲自明朝時代。「基本的茶具從茶壺、茶杯、壺承、勻杯、茶盤到茶匙、茶則,加上台灣人發明的聞香杯等共約十一件,喝時將滾水沖進放好茶葉的茶壺中,讓茶葉浸泡舒展之後,就能開始喝茶。」藤居主人周渝說,由於各種茶葉發酵程度不一,沖泡時間與水溫也就沒有一定準則,不必太執著於時間分秒,憑感覺自行判斷就可以,「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茶葉是小而細嫩的芽尖,盡量別沖泡太久,以免最後葉子被煮熟,香氣也跟著消失;如果葉片大而肥厚,浸泡時間就得久一點,才能喝出完整的茶香味。」

  而隨著品種、發酵程度的不同,使用的壺具與搭配茶食,也十分有學問。周渝說,文山包種、龍井、碧螺春等清香的茶種,最好和白毫烏龍、普洱與紅茶等口味較濃重的茶分壺沖泡,以免陶壺吸收上一次的香氣,擾亂了茶葉原味。而口感清雅的烏龍與綠茶,最適合與核桃、松子等口味不太重的堅果搭配;發酵程度較高的普洱、紅水烏龍或是黑茶,配上香甜的核棗糕、綠豆糕,既不搶走茶香,又能嚐出相互交融的口感,最是絕配。

  中國茶發展至今,從製茶、喝茶、茶具到方式,已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規範,一罐名貴茶葉,可能是上班族一個月薪水,而杯壺器具,也精美華麗、樣式變化萬千,怎麼樣才稱得上懂喝茶?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周渝說,其實喝茶的心態,比任何外在條件都重要。「茶的本質上,精神層次其實重於形式,從泡茶、喝茶過程中,重要的是做自己的主人。用了頂極茶葉、名貴茶具,不見得就能自在的好好喝杯茶,計較太多外在的物質條件,反而失去了喝茶本身自主、自在的根本意義。」 

歡迎至璨園官方網站購買茶葉相關茶品 → http://www.finetea.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